警钟长鸣!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致 1 人身亡

来源:欧宝体育在线官网   发布时间:2024-09-19 07:10:42

  中科院化学所在 3 月 31 日发生了一起事故,反应釜爆炸致一人当场死亡。

  根据网传消息,事故发生的原因似乎是该同学没有经过冷却就打开反应釜,最后导致了反应釜爆炸。

  4 月 1 日,红星新闻就此事对中科院化学所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据红星新闻报道,该工作人员在回应中表示,爆炸事故存在,但是身故者并非研究员,详细情况仍在调查,未来会以公开方式提供相关的说法。

  对此,网友们在悲痛之余,都表示做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切记不可麻痹大意,还有一些同学回忆了自己过去那些和反应釜必须得说的故事。

  相信很多胖友都不知道反应釜是啥,简单来说,反应釜就是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到的一般是水热釜,也就是水热反应釜。水热合成反应釜又名高压消解罐、压力溶弹、聚合反应釜、晶化釜等,是实验室常用小型反应容器,可用于小剂量合成反应,还用于罐体内强酸或强碱且高温度高压力封闭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

  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在反应时,其内的压力能够达到几个 Mpa,高压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如果不规范操作就易发生危险。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爆米花时的场景,没有冷却就打开反应釜,反应釜爆炸,或者其内的反应产物爆出,都可以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事件发生过后,不少网友都回应了当年自己和反应釜打交道的日子,能够说是实验不规范,惊出一身冷汗。

  确实,一个小小的反应釜,如果不操作规范,就极易酿成惨剧,但在实验室中,易发生危险的,远远不止一个反应釜。

  也许有的同学觉得实验室安全事故离我们还很遥远,做了这么多实验,也没有出过什么纰漏,但其实不然,当我们以「实验室爆炸」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时,总能跳出许多的结果,侧面反映了实验的安全问题。

  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内的实验室已发生过数起较大的安全事故,依据相关统计,从 2006 年到 2017 年仅高校化学实验室爆炸事件就发生了 14 起,其中 9 起涉及人员伤亡。

  2019 年,南京工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火灾烧毁 3 楼热处理实验室内办公物品,并通过外延通风管道引燃 5 楼楼顶风机及杂物;

  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 2 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过火面积约 60 平米,并造成了参与试验的学生 2 名博士 1 名硕士死亡;

  2018 年,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一实验室发生了爆炸,强烈的冲击波将实验室大门炸飞,导致当时身处实验室内的多名师生受伤。

  2016 年,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的 3 名研究生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时,现场发生爆炸,其中 2 人面部、眼部受重伤被送医救治;

  2015 年,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该校化学系博士后孟祥见不幸遇难,根据安监部门通报,爆炸是死者在使用氢气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的。

  这么多的安全事故,一次次刺痛着我们的神经,虽然大家常把「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提在嘴边,但我们并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来,能做的只有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按规范操作而已。

  比如本次事故,学生没有等反应釜冷却就打开就打开,从而造成了事故和人员伤亡。

  在 2018 年北京交通大学的事故中,有关人员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镁粉就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所有原因中,最逃不开的还有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的疏忽,思想上的忽视和麻痹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在血的教训面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建立起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比如实施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制度、对学生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常态化排查和抽查安全设施等等。

  但事实上,制度的建立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对于实验室安全,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自身做起,坚守实验规范。

  基于 2001 至 2013 年 100 起实验室事故的一项研究之后发现,造成事故的人为原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占 27%)、操作不当(占 12%)、操作不慎或不正确使用(占 11%),合计达到事故总数的一半。

  我们虽然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来,但是我们大家可以从实验的每一步做起,按规范实验,不让自己为自己的不当操作买单。

  在本次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在中科院官网微博 @中科院之声的一条微博下询问此事,官微对此回复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珍惜生命」。

返回列表